快船失冠机,哈登无球短板显,代价再付出。
在NBA季后赛西部首轮G7的激烈对决中,洛杉矶快船队远赴丹佛,挑战实力强大的掘金队。这场比赛对于两支队伍来说都至关重要,关乎着谁能继续留在季后赛的舞台上。
比赛伊始,快船队的核心球员詹姆斯·哈登的发挥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他全场8次出手仅命中2次,得到微薄的7分、5个篮板以及惊人的13次助攻。尽管数据看似华丽,但其正负值-29却是全队第三低,这直接导致了快船队以101-120惨败出局。
这场比赛的进程仿佛重现了“哈登式悲剧”。上半场,哈登通过送出10次助攻激活了全队。然而,进入下半场,当掘金队采取疯狂的包夹战术,且队友手感不佳时,哈登仿佛隐身,失去了存在感。
反观掘金队,他们针对快船的防守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选择放空快船的角色球员,重点盯防哈登与伦纳德的持球进攻。这一战术最终让掘金队以19分的优势大胜快船。这场失利不仅让快船队再次与季后赛冠军梦失之交臂,更让哈登的“关键战软脚”标签再次被舆论所关注。
数据不会说谎,在整个系列赛中,只要哈登的出手次数≤11次,快船队就输掉了比赛。虽然G6哈登曾狂砍28分帮助球队续命,但到了这场生死战,掘金队明显加强了防守强度。每当哈登试图突破打穆雷时,都会立刻面临双人包夹;当他持球进行挡拆时,对手宁可放空博格丹也要锁死他的进攻。结果就是哈登在全场仅出手8次,甚至不如祖巴茨的表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哈登的性格缺陷。他打球过于“乖”,生怕犯错被外界批评。在G7第三节,当掘金队将分差拉开到20分时,哈登竟然连突破造杀伤的勇气都没有,只敢飘在外线传一些安全球。相比之下,伦纳德在被包夹后仍能硬扛着对手完成投篮。哈登这种“求稳”的心态在季后赛中成为了原罪。他曾经是场均36分的巅峰球员,如今却变成了“传球机器”,昔日的风采已不再。
快船队的阵容畸形也是导致哈登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主教练卢指导的变阵使用小琼斯首发,虽然提升了运动能力,但实则削弱了球队的整体实力。琼斯、邓恩、博格丹等“半射手”本质上都是神经刀般的球员。掘金队敢于放空他们,因为知道这些人的准星全看天。果然,琼斯首节3投3中后便陷入低迷;邓恩全场仅4中1,这导致哈登的传球很多时候变成了“甩锅”。快船队的进攻空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哈登和伦纳德每拿一分都如同脱层皮般艰难。
掘金队的防守策略更是杀人诛心。他们算准了快船队的软肋——除了双核外,其他人没有硬解能力。因此,他们不断夹击哈登并放空角色球员。甚至在某些时候,掘金队连巴图姆都敢放空,赌的就是你投不进。结果就是快船队的三分球27次出手仅命中8次,被对手打回原形。
归根结底,哈登的“无球病”才是快船队的致命伤。一个曾经的MVP级别超巨在生死战中居然连持球强攻的魄力都没有,这本身就足够离谱。更离谱的是他并未开发出靠谱的无球威胁——无球跑动如同散步一般缓慢;接球就投全靠手感。当掘金队用“包夹”逼他做出选择时,哈登的传球并未高效地转化为得分;这反而让对手的包夹侵略性更强;于是哈登的持球进攻几乎被完全拿走;这就是无球能力不足的局限性所在。
如果角色球员们能够投进更多的球,那么拥有良好无球能力的哈登就可以通过队友的掩护摆脱防守并再次释放自己的进攻能力。然而遗憾的是,职业生涯至今哈登这项能力几乎没有得到开发。快船队这个赛季花费了大笔资金组建“四巨头”阵容;然而结果却是哈登的下滑、鲍威尔的神经刀表现以及伦纳德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了冠军梦碎。而曾经